《西游记之七十二变》上映 这个孙悟空是按照黄渤打造的******
亲子动画电影《西游记之七十二变》将于12月30日上映,该片监制刘晓光和导演覃劼此前曾经参与打造了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等西游题材的创作,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,导演覃劼表示,该片在原著基础上展开想象,讲述了三星洞仙法学院里,孙悟空的热血阳光,而刘晓光则透露,孙悟空的形象和神态参考了黄渤的样子,“我跟黄渤说,这个悟空是按照他来打造的,有点‘丑萌’。”
《西游记之七十二变》的剧情选择了原著中的第一回、第二回章节,讲述孙悟空三星洞学艺,影片将原本短篇幅的故事进行重新扩展和演绎,片中孙悟空和牛魔王、狮驼王、金角银角成为了从小学仙法的同学,共同学习七十二变仙家法术,逗趣的校园日常充满欢乐。从之前发布的海报可以看到,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握有仙家兵器至尊金箍棒,展现出自己征服金箍棒的决心,看来这个故事中,将有一场激烈的金箍棒争夺。而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浮出水面,反派东海龙王与孙悟空争夺金箍棒的野心展露无疑,仙界和龙族的大战一触即发。小悟空经历磨炼,从懵懂的法术小白,成长为精通七十二变的一代大英雄齐天大圣。
刘晓光表示,这部影片填补了西游题材的空白,“之前的《大闹天宫》《三打白骨精》,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,但是,在这部影片里,我们讲述的是各方妖怪神仙不再是取经路上的拦路虎,而是将和孙悟空一起进入三星洞仙法学院求学,这个过程充满未知和新鲜感。”
作为一部贺岁档动画片,《西游记之七十二变》主打全年龄层,刘晓光表示,目前,第二部已经开始创作,“我们在创作中,衍生出丰富的灵感和素材,希望能够打造系列动画。”而覃劼也表示,三星洞的想象空间是可以进一步打开的。(文/记者肖扬)
长江江豚“保姆”:守护“水中大熊猫”健康成长******
(新春见闻)长江江豚“保姆”:守护“水中大熊猫”健康成长
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:长江江豚“保姆”:守护“水中大熊猫”健康成长
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
春节假期,长江江豚饲养员邓正宇只休了3天便返回岗位。“江豚对水位、水温、声音等变化极为敏感,需要人24小时守护。”邓正宇近日介绍说,照料江豚“饮食起居”,不敢有丝毫马虎。
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、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被称为“水中大熊猫”。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,其种群数量约1012头,状况极度濒危。
自20世纪80年代起,中国逐步探索建立了就地保护、迁地保护、人工饲养繁育三大长江江豚保护策略。其中,人工饲养繁育旨在通过开展长江豚类繁殖生物学、生理生态学、生物声学及遗传学等基础生物学研究,为就地保护、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。
邓正宇所任职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,是中国唯一专门用于淡水鲸类饲养保育、技术研究和公众科教的饲养场馆。目前,这里生活着7头长江江豚,其中4头是在全人工环境下繁育,包括16岁的雄性江豚“淘淘”及“淘淘”的儿子“汉宝”、女儿“F9C22”。
据邓正宇介绍,白鱀豚馆现有4名专职饲养员,每人固定照料1至2头江豚,日常工作包括清污、喂食、检查江豚身体状况、训练江豚配合科研采样等,其中保证江豚健康是重中之重。
“它们不会说话,无法直接告诉你哪里不舒服。”邓正宇介绍说,一头成年江豚每天要吃4至5餐鱼,一餐进食约1公斤、用时大概10至15分钟。饲养员每天要检查江豚体表,监测其摄食量、摄食时间,据此判断其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。
邓正宇一直负责照顾江豚“洋洋”。“洋洋”是一头从江西鄱阳湖迁入白鱀豚馆的雌性江豚。2020年6月,“洋洋”诞下“汉宝”后,邓正宇承担起照顾“母子俩”的重任。
长江江豚妊娠期大约12个月,从“洋洋”怀孕到生产,邓正宇每日观察记录“洋洋”孕期状况,为它准备可口“饭菜”,喂食叶酸片和维生素片,定期采集B超影像,生怕有任何闪失。“汉宝”出生后,邓正宇把它当自己孩子一样,悉心照顾。
朝夕相处中,江豚与饲养员建立了亲密、信任关系。记者采访中看到,当邓正宇出现在水池边,“洋洋”与“汉宝”便快速游过来,任凭邓正宇抚摸它们的头、牙齿。邓正宇在水池边走动时,“洋洋”与“汉宝”也追着他在水中起伏。
成为饲养员这些年,邓正宇见证了人工饲养繁育江豚家族的不断壮大。“新的一年,希望江豚健康成长,也希望人工饲养繁育研究能取得更多突破。”他说。
记者从中科院水生所获悉,通过人工饲养繁育研究,该所科研人员已摸清江豚生物学特征、繁殖生理学及规律。接下来,将继续深入开展精子生物学、排卵监测、人工授精技术等研究,更加全面系统掌握江豚繁育生存机制。(完)